美国那边刚通了条新航线,出发地不是日本,也不是韩国京海策略,是蒙古。这条航线中途在日本停一下,最终直达美国本土。消息一出,外界立马炸了锅。敏感神经瞬间被拨动:蒙古是不是要空运稀土给美国?
但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明白,这种猜测几乎站不住脚。
稀土这东西,不是黄金,也不是芯片,它重。说难听点,就是“土疙瘩”,单价还不高,体积也不小。用飞机拉?除非这家航空公司钱多得烧手。空运稀土,成本高得离谱,没人愿意这么玩。现实是,全球范围内稀土大多通过海运或者铁路来运,成本低、运量大、效率高。
蒙古现阶段的稀土出口几乎全靠陆路运到中国和俄罗斯的港口,然后再走海路。根本没听说过谁家搞专机拉稀土。更何况,蒙古的稀土产量现在还不到全球总量的1%。2024年数据就摆在这儿,真拿不出几吨。别说开货机专运,就算想包个舱位都难凑满。拿着这么点货,想架构起一套高成本的空运通道京海策略,连企业财报都解释不清。
展开剩余72%更现实的是,这条航线压根就是为了客运。蒙古和美国之间本来就没直飞,商务和旅游往来都得绕一圈。现在开了个新航线,顺路在日本落地一下,节省时间,也方便签证。这事本质上利好的是民航,是人,不是矿。
但为什么还有人紧张?
因为这事发生的时机微妙。美国对稀土焦虑已久,一直想甩掉对中国的依赖。而蒙古作为中国北方邻国,资源也不少,地理上是个天然的过渡区。有人担心,美国是不是想绕开中国,直接从蒙古下手。这思路不能说全错京海策略,但现实条件根本不支持他们这么干。
蒙古稀土开发才刚起步。连开采技术、提纯设备、物流体系都还在搭建阶段。很多矿场甚至还在勘探期,更别提形成规模化出口。就算美国想介入,也得花上几年时间。而在这期间,中国仍是唯一拥有完整稀土产业链的国家,从开采、冶炼到制造终端产品,全链条掌控。
而且就算哪天蒙古真有了货,也得先考虑怎么出海。最顺的路,还是要经过中国或者俄罗斯港口。想完全绕开,说白了就是脱离现实。搞稀土,不是你想买就能买,也不是你想绕就能绕。
有人可能会说,那种小批量、高纯度、特别用途的稀土会不会通过包机?理论上可以,但成本高到肉疼,只有在极端紧急、军事优先的前提下才可能发生。而这种概率,低得几乎可以忽略。
所以,别被表象迷了眼。一条经停日本的客运航线,并不能说明蒙古要“空投”资源到美国。真想掐断中国稀土优势,靠航班远远不够。更重要的,是整个产业链的重构,这不是几年内能完成的事。
有些人的担忧也不是完全没道理。稀土是个战略物资,哪怕是蛛丝马迹,也得警觉。蒙古这几年在资源上确实有动作,和西方的接触越来越频繁。我们不能掉以轻心,但也没必要自己吓自己。真正该做的,是继续巩固我们在稀土领域的技术优势和产业话语权。
航班只是表象,产业才是根本。谁掌握技术,谁才有底气。风声鹤唳解决不了问题,盯住长远才是正解。让别人没办法绕开你,这才是真正的底气来源。
眼下这场风波,暂时还只是纸上谈兵。但这提醒我们,要把每一个资源出口的动向看在眼里。不是杞人忧天京海策略,而是步步为营。全球稀土的棋局刚刚下到中盘,真正的较量,还在后头。 #夏季图文激励计划#
发布于:江西省和兴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